2013-12-30 08:29:22
科技日报
延 伸 阅 读 |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常见慢性病,严重的会导致关节畸形,是人们残疾和丧失劳动力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前医学界已经确认,遗传因素、自体免疫系统紊乱和环境因素都可能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但并未弄清哪种因素为主。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和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同行一起,在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商报告了这项研究。他们进行的这项跨种族全基因组关联研 究涉及超过10万余名欧亚各国居民,其中近3万人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对比研究显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有42个DNA区域可能是导致患病风险增加的“薄 弱环节”。
研究人员还发现,其中一类被称为“单核苷酸多态性”的遗传缺陷(即DNA链上单个碱基的变异)是可以用现有药物修复的。而此前医学界曾认为,通过修复单核苷酸多态性来治疗复杂病症可能无效。
领导这项研究的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罗伯特·普伦格说,这项迄今最大规模的基因研究不仅证实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确与遗传缺陷有关,并且显示通过药物修复这种缺陷是有可能的。未来有望开发出类似的遗传缺陷修复药物,为治疗关节炎、糖尿病等带来希望。
京ICP证:010071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237号
万方数据学术资源发现服务系统[简称:万方智搜]V1.0 证书号:软著登字第22556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