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4-9 14:15:57
科技日报
延 伸 阅 读 |
如今,人们几乎习惯在出门前,稍加留意当日的天气预报,提防老天爷随时“变脸”。而近十年来,极端气候不断升级,特别是这两年全球各地频发的罕见天气事件“扎堆”,洪水、干旱、龙卷风、暴风雪一个个来势凶猛。照此下去,美国灾难影片《后天》里自由女神瞬时冻结的情景似乎即将在现实中上演。这种极端现象常态化的趋势,令人有些恐惧未来气候的模样。那么,在大力节能减排的同时,我们当如何适应高发的极端天气呢?
夏威夷遭遇“橄榄球”冰雹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3月9日,夏威夷欧胡岛遭遇了一场前所未见的夹带超大冰雹的雷暴。一位当地居民在博客上描述:“这几天,天空一直在下雨,下一阵、停一会儿,时大时小,今天早上,居然下起了一阵冰雹!”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檀香山气象局的人员在当地视察后表示,这场雷暴带来的冰雹个头可谓在夏威夷冰雹历史记录中最大。用尺子一量,好家伙,最大直径约达10.3厘米!而自1950年以来,曾在这里降落的冰雹直径最大不过2.54厘米。
这些外观上看似棒球或橄榄球大小的冰雹从天而降是因一场超大胞雷暴而起。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调查表示,这种雷暴也许是所有雷暴类型中最猛烈的一种,其会带来巨大的冰雹、具有破坏性的暴风,甚至极有可能是龙卷风。
而一场超大胞雷暴的形成条件是十分严格的。虽然这种气候现象在美国中部地区的春季很常见,但对于地处热带的夏威夷来说,实属罕见,因为在其上空大气底层有大量暖湿空气,几乎不会产生引起气流上升的运动而推动风暴前行,反而会起到阻止气流的作用。
尽管目前还没有十足确切的证据可以表明夏威夷的这场超大冰雹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但无疑可将其归于近年来地球上所发生的极端天气事件之列。
极端天气频频趋于常态化
极端气候来势汹汹,其所带来的冲击及影响正在破坏着世界几乎所有的地区,特别是在最近10年中。例如欧洲的严重洪涝灾害和酷夏;2005年大西洋的多起超纪录热带风暴和飓风;2010年俄罗斯遭遇1500年以来最热的夏天,巴基斯坦遭遇史上最严重的洪灾;仅2011年美国就遭遇了14个与气候有关的灾难,造成损失逾140亿美元;今年3月13日和19日,北美等地1000多个地方的温度都超过历史纪录。显然,极端天气正频频趋于常态化。
最近《自然》杂志发表的德国波茨坦气候研究学院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如果没有源于人类活动所致的气候变暖,过去10年来前所未有的极端气候也不会发生。这10年全球至少是千年以来最热的,去年在历史纪录中就是第11个最热年。科学家运用物理、统计分析和计算机模拟等技术研究认为,虽然全球变暖与风暴和飓风之间的关联尚不能定论,但近10年来极端降雨和热浪与全球变暖之间存在一定联系。
该研究称,对于某些类型的极端天气,在物理上也会成为加剧气候变暖的原因。例如,厄尔尼诺或拉尼娜等自然天气模式也可能导致全球气温或降水增加而引发洪水。而最近几年在世界很多地区已经看到了许多“刷新”纪录和具有破坏性的热浪发生。研究表明,没有全球变暖,它们当中许多甚至绝大多数是不会发生的。
目前,在美国和澳大利亚观察到近两倍的超出以往历史纪录的酷热和严寒;西欧夏天热浪的长度几乎增加了一倍,期间酷热天的频率几乎增加了三倍,超过了1880年到2005年同期。研究报告指出,现在观察到的全球极端炎热夏季的数量,与1951年至1980年期间的0.1%—0.2%相比,已达到约10%。
积极备战迫在眉睫
最近数十年来,北极地区经历了世界上最为剧烈的一些气候变化。夏季海冰已经融化至历史最小规模,平均气温急剧上升。去年5月30日英国《独立报》网站称,科学家认为,未来20年内将出现不可逆转的气候“临界点”,这源于北极大规模融化的永久冻土地带下沉睡数千年的冰冻植物正在大量释放其所蕴含的有机碳,有可能加速气候变化,进而造成灾难性影响。
显然,形势已异常严峻。人类未来有可能将直面气候灾难的全面袭击,是等闲视之,还是积极备战,这是一个生死存亡、迫在眉睫的问题了。
有些城市决策者已开始在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有所行动。例如,芝加哥把传统街道旁的白橡树逐渐替换成更耐高温的红橡木;纽约决定将城市300万平方英尺的建筑屋顶漆成白色。但仅凭这些举措应对全球变暖还远远不够,因为极端气候来势凶猛,极有可能在顷刻间危及许许多多人的生命及财产。所以,在行动上各国应如临大敌般做好准备,如强固堤坝、强化海防、确保水源和粮食供应。
在海防和治理河流方面,有些政府正斥巨资于基础设施建设。适应气候变化的先锋城市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基恩市最近通过了议案,要求加宽所有高速公路两边的涵道,以大大降低洪水暴发时高速路段被冲毁的可能。在三藩市海湾地区,城市规划者正在计划加高海堤和机场周围的河坝。
在应对海平面上升的威胁方面,也许应该向荷兰学习。这个位于平原上的国家在控制海水对陆地的侵占方面拥有多年实战经验。荷兰政府实施了一个建设计划,出资15亿欧元拓宽国内遍及所有社区的河道网络,进一步增强河渠缓冲海水涌进的能力,另外升高国内最重要的高速公路、海港基础建设和海堤水坝。英国在应对方面也相当重视,政府已计划把泰晤士河上的所有防洪门提高35厘米,以确保伦敦免于洪灾。
人类无法阻止气候突变,但可以在行动上做到积极的应对和适应。那么,当下一个极端天气来临,你是否做好了准备?
京ICP证:010071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237号
万方数据学术资源发现服务系统[简称:万方智搜]V1.0 证书号:软著登字第22556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