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者表示,“他自认为他的计划是例外,可惜不是。”
美国《纽约时报》近日报道说,曾获诺贝尔奖的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1995年提出以国际太空站侦测宇宙反物质的构想,美国太空总署曾大声叫好,如今,这个计划却因航天飞机排不出档期把侦测器送上太空站而可能永久搁置。
丁肇中的构想重要性不容否认,当年提出时美国太空总署认为,这对常被认为不具科研价值的国际太空站而言,是个好消息。按原有规划,他的实验将以前所未有的敏锐性及精确度过滤各种宇宙射线,即太阳、其他恒星甚至银河系喷发并穿透外太空而来的高能粒子,为人类打开宇宙的新视窗。他和同僚想要寻找反物质,希望据以揭开何以宇宙但见物质,不见反物质之谜。因为依物理学原理,宇宙诞生之初应有等量的物质与反物质生成,莫非太空中远方另有一些反物质聚集之处?
丁肇中团队集合来自中国台海两岸等16个国家和地区、56个研究机构的500名顶尖科学家,费时十多年,耗资十五亿美元,建造重约七千公斤的太空磁谱仪(AMS),目前已接近完工,预定明年底前运至美国肯尼迪太空中心。
唯一的问题是,美国太空总署表示已无法运送这项计划的探测器升空。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2003年解体,使得美国太空总署改变了航天飞机使用计划,决定让航天飞机在2010年之前除役,除役前的档期已全部排满,不是用以建造太空站,就是维修哈伯太空望远镜,丁肇中的计划已被排除在外。美国太空总署已将太空计划的重心移向月球与火星探测。
纽约时报说,除非美国太空总署改变主意,或计划获得更多资金挹注,否则丁肇中博士的实验计划可能前功尽弃,永远停摆。他在日内瓦郊区的实验室接受访问时说:“希望这不是真的。”他又说,身为粒子物理学家,他是向美国能源部负责,不是太空总署。
除实验本身之外,双方僵持也代表丁肇中与美国太空总署署长葛里芬之间的意见相左。葛里芬最近表示:“除折损七名太空人之外,哥伦比亚号事件也是美国太空计划的一大损失。丁肇中并未以合理态度接受我们的决定。他自认为他的计划是例外,可惜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