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术圈知识脉络 相似性检测

我们究竟在怕什么?——科学家称核电事故危害或被过度夸大

2011-3-24 08:38:39
科技日报




3月17日,当日本的救援人员正想方设法对事故反应堆进行冷却的时候,多国相继发生了囤积碘化钾药片,抢购加碘食盐的热潮。混乱的信息不绝于耳,抢购对象甚至波及到了碘酒和咸鱼。

  我们究竟在怕什么?这些真的有用吗?

  日本核辐射水平真的该令人恐慌吗?

  截至22日下午,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事故的各个反应堆已接通电源,3号机组内的压力已下降,5号机组和6号机组的冷却工作也已重新恢复。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天野之弥21日在维也纳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形势总体来说仍很严峻,但也出现了一些缓和迹象”。

  日本文部科学省20日称,18日的检测确认在栃木县和群马县检测到放射性碘和铯,在东京都、埼玉县、千叶县和山梨县检测到放射性碘,在距事故核电站较远的其他地区几乎未检测到污染物质。在距福岛核电站西北部31公里处所检测到的辐射量为每小时0.15毫西弗(mSv)。它也只相当于人体进行一次X光胸透检查所吸收的辐射总量。

  东京电力公司21日表示,目前并没有人员死亡报告,冒死留守福岛核电站的“福岛50死士”中有6人沾染逾100毫希的核辐射,但暂对健康无碍,仍然继续留守工作。

  对于蔬菜和食品的辐射污染问题,日本放射医学综合研究所表示,由于采取了限制措施,辐射超标食品不会在市场上流通,所以不会对消费者造成影响。

  核辐射一定会致癌吗?

  “核辐射一定会致癌吗?”这或许是几天来物理学家和核科学家们被问及最多的问题。“起先我认为核辐射可能会导致癌症发病率有所增加,但调查发现其比例并不高。”美国新墨西哥大学科学家弗雷德·梅特勒博士说。受联合国的赞助和委托,他正在进行一项有关切尔诺贝利事故对健康影响的研究。

  梅特勒提供给联合国原子辐射影响科学委员会(UNSCEAR)的报告称,如果排除短时间接触高强度辐射而致死致残的极端情况,目前能够肯定的结论是:长期生活或工作在低强度辐射环境中,最易引发的是甲状腺癌(在未成年儿童身上较为明显),多年后有可能造成白血病发病率上升(未经充分证实);此外,其他癌症的发病率与此种强度的核辐射环境并没有直接联系。

  2007年时曾有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对15个国家中40万长期暴露在低水平辐射环境中的核工业工人的癌症风险进行了评估,并得出长期暴露在辐射环境中会增加患癌风险的结论。但很快其研究方法就遭到了质疑,有科学家指出该平均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加拿大癌症高发病率的影响,一旦将加拿大排除在外,该结果就不会如此前那样显著。并且该机构的研究人员还表示,在统计中他们并未将吸烟等因素对数据的影响考虑在内。

  核辐射的安全剂量是多少?

  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人每天都会接受少量辐射,无论是医学检查还是乘坐飞机,或是居住在砖石混凝土建筑中。这些辐射被称为天然背景辐射,平均下来全球每年每人接受到的背景辐射总共约为2.4毫西弗,按照居住地和工作环境的不同,这个数值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

  据此,美国环保署认为,一年中人体接受的辐射量最好不超过6毫西弗。但美国核管制委员会却认为,在一年的时间中分次积累的辐射量只要不超过100毫西弗就是安全的,而这个数值也是大多数国家所设定的核电工人接受辐射量的上限。

  针对相关质疑,美国梅奥医学中心(Mayo Clinic)辐射物理学家、医学物理组织(Health Physics Society)发言人凯莉·克拉斯克表示,目前还没有相关研究和文件能够证明在这样的辐射标准下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在辐射量上,目前大多数科学家所公认的结论是高剂量的辐射(超过500毫西弗)可增加患有白血病、乳腺癌、膀胱癌、结肠癌、肝癌、肺癌、食道癌、卵巢癌和胃癌的风险。但除了所受到的辐射量外,患癌与否还与个体年龄、体质以及损伤DNA(脱氧核糖核酸)的修复能力等因素相关。

  著名放射科专家、纽约长老会医院放射肿瘤科主任克利福德·超说,即便如此,也并不是说受到如此剂量的辐射就一定会患有某种癌症,两者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切尔诺贝利后果是怎么回事?

  经过上述一番排除之后,目前有关核电站及核电事故直接导致癌症的证据就只剩下了切尔诺贝利事故。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与福岛核电站不同,切尔诺贝利甚至连安全壳都没有,其引发的问题也大多是因为火焰和烟雾中携带了大量的放射性物质。

  根据梅特勒的调查报告,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时,救灾现场有600名工作人员得了放射病,3个月后其中的28人死亡,到2004年又有19人过世,但不一定与辐射相关。到2005年,受辐射地区共报告有6000名儿童患有甲状腺癌,其中死亡15例。另外也没有乳腺癌、肺癌、胃癌和其他癌症增加的记录。

  梅特勒说,由于没有相关的经验和准备,当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时,周边数百平方公里区域内的民众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暴露在辐射中的孩子们并非因为直接受到辐射或吸入了放射性颗粒而受到伤害,而因为食用了被放射性铯所污染的牛奶。放射性铯先是污染了放养奶牛草地,而后沉积在了牛奶当中。那些孩子们食用这些牛奶竟然长达数周之久。

  面临辐射风险时,儿童的甲状腺极易受到伤害。放射性碘会在甲状腺中形成沉积并致癌,但这也不足以致命,只要暴露在辐射中后12个小时内,服用碘化钾药品就可以显著减少危害。因此,与在受辐射危害的乌克兰、白俄罗斯以及俄罗斯发现6000名甲状腺癌儿童病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样受到辐射污染的波兰由于当时及时发放了解毒药物,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并不突出。

  即便已经致癌也不用过于恐慌,美国癌症协会称,如果及时发现并处置得当,甲状腺癌将是最不易致命的癌症之一。有关统计显示,甲状腺癌30年存活率高达92%。

  梅特勒说,除了放射性碘污染外,放射性铯是一种更大的风险,这种放射性元素不仅会威胁到甲状腺,还会对整个机体造成损伤。虽然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后当时的清理人员接受了数百甚至上千毫西弗的辐射,其中有部分人员出现了白血病症状,但这是否直接因核辐射引起“目前还不能完全肯定”,并且白血病发病率增高的现象并未出现在当时的孩子们身上,现在他们已经成为了成年人。

  梅特勒坦言,由于在切尔诺贝利事故和苏联解体后,生活在该区域的人口出现了大量流动,并且事故前该地区的状况也是未知数,现在要想得到准确的结论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事情。

  梅特勒报告的结论是,虽然人们的正常生活遭到了切尔诺贝利事故严重破坏,但如果仅从放射性危害角度看,对于位于事发地点周围的总人口而言,核辐射严重影响健康的推断并不成立。

  美国核管制委员会作了一个这样的对比,在自然条件下,人体接受背景辐射(按2.4毫西弗计)大约会使预期寿命减少18天;在正常运行的核电站中工作的核工业工人所受到的辐射会使其预期寿命减少51天;而每天抽一包烟的烟民,其预期寿命则会减少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