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氡及其子体健康危害与控制”为主题的第304次香山科学会议6月19—21日在北京举行。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潘自强研究员、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李家熙研究员、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刘森林研究员担任会议执行主席。
氡及其子体存在于一切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其照射约占全球年均个人天然辐射照射剂量的50%。ICRP第50号出版物估计公众肺癌中10%可归因于氡及其子体的照射;WHO公布氡及其子体是19种致癌物质之一;1987年IARC将氡归为I类致癌因素;2006年UNSCEAR第五十四届会议向联合国大会提交的科学报告中指出:居民终身(75年)受到100Bq/m3氡照射将产生终生超额危险为0.16。这是氡及其子体致肺癌研究的最新进展性成果,为“居民长期受到高活度浓度氡照射可以引起癌症”提供了直接证据。目前我国有近亿贫穷人口长期受到高活度浓度氡的照射;最近国内学者报道我国26个城市室内氡活度浓度水平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与1980年代末相比总体上约增高了80%。同时,我国地下工作人员的氡照射也明显偏高。
本次会议将围绕“氡及其子体所致人体辐射剂量及其效应”、“室内外氡、钍浓度水平”等问题展开研讨。深入研讨氡、钍及其子体监测、危害估计及其控制等问题,为制定全国防氡战略计划,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香山科学会议是由国家科技部(前国家科委)发起,在国家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共同支持下于1993年正式创办,相继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学部、中国工程院、国家教育部、解放军总装备部和国防科工委等部门的支持与资助。香山科学会议是我国科技界以探索科学前沿、促进知识创新为主要目标的高层次、跨学科、小规模的常设性学术会议。会议实行执行主席负责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