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术圈知识脉络 相似性检测

罗布泊环境演变与区域发展项目通过评审

2007-7-4 08:57:52
来源: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6月10日上午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组织的“新疆罗布泊地区环境演变与区域发展”项目成果评审会在京举行。孙鸿烈院士担任组长,刘东生、孙枢、叶大年等院士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认为该成果是罗布泊地区综合研究的新进展,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而且为干旱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成果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数据可靠,总体上达到罗布泊研究的领先水平。

罗布泊及其临近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区境内,东接甘肃省,西临塔里木河下游,北为天山前山带觉罗塔格山,南至阿尔金山北麓,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

区域内自然和社会特点,可以用四个中心来概括,即,①中国和亚洲大陆的干旱中心;②塔里木盆地积水和积盐中心;③沙漠分布和风沙活动中心;④古代人类文明活动中心。罗布泊及其临近地区,是新疆历史、地理、环境演变的一个典型区域,历来受到学术界密切关注,自19世纪中叶以来,成为科学界探险和考察的一个热点区域。

对罗布泊科考的重要性,刘东生院士用了一句话概括:罗布泊,是一个地质学的实验室,第四纪地质的许多科学问题,都可以在这里得到满意的答案,同时他也认为,中国罗布泊研究渐至主导地位。

从2003年始,历时四年,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先后三次组织罗布泊科学考察,考察队队长由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夏训诚担任,同时,聘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刘东生研究员为学术顾问,考察研究队由各有关专业人员组成,包括地质、地貌、环境、生态、林业、遥感、昆虫、考古、分析等15个专业人员组成。通过科学考察,研究人员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在诸多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纠正了以往一些不正确的观点,发表研究论文6篇(其中SCI收录2篇),出版《中国罗布泊》(2007.04月)专著1部。该项目在以下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1、卫星影像图解释“大耳朵”

罗布泊干涸湖盆的形状,在卫星相片上极像人的耳朵轮廓,于是“大耳朵”的名字便随之产生。

“大耳朵”的“耳轮”是湖水退缩蒸发的痕迹,不是湖岸阶地和湖岸堤。

“大耳朵”的“耳孔”,是伸入湖中的半岛,将罗布泊分成东西两湖。

“大耳朵”的“耳垂”,是喀拉和顺湖注入罗布泊形成的三角洲,在卫星像片上有四个不同时期的三角洲。

通过水准测量、光谱测定、采样分析、对1958年航空图像判读及有关文献的综合分得出对罗布泊“大耳朵”的新认识:(1)耳轮线(环状盐壳)的高度变化。(2)耳轮线的分带及形态特征。

2、罗布泊近万年来的环境变迁

罗布泊是塔里木盆地各大河流的归宿地,它的环境演变是整个塔里木盆地和周边山地环境演变的缩影。

根据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2003年在孔雀河下游、塔里木河下游、台特玛湖、喀拉和顺和罗布泊湖心等地点,布置了五个剖面。根据湖心剖面的磁化率,粒度和微量元素及微体古生物化石的不同,将近万年罗布泊环境变化划分也以下七个阶段,明了罗布泊地区干旱环境形成过程,由湖相沉积研究建立了近万年来环境演变序列,揭示了罗布泊地区环境演变规律。

3、红柳沙包沉积纹层计年的意义

发现了红柳沙包沉积层序具有记录古环境信息的作用。建立地层年龄序列是恢复和重建古地理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新疆生地所研究人员考察发现,在罗布泊地区,有许多红柳沙包具有清晰的、由风成沙与红柳枯枝落叶互层组成的沉积纹层。它与树木年轮一样,具有清晰的“年层”构造。将红柳沙包年层与AMS测年和考古资料相对比,验证了利用红柳沙包年层计年的准确性,重建了罗布泊地区132年以来的环境演变序列。

4、罗布泊不是“游移湖”

早在上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罗布泊考察后提出罗布泊由北向南和由南向北游移周期为1500年。他还进一步解释罗布泊南北游移的原因,是由于进入湖中的河水挟带有大量泥沙,沉积在湖盆里,而使湖底抬高,导致湖水往较低的地方移动。过一时期后,被泥沙抬高露出的湖底,又遭受风的吹蚀而降低,这时湖水又回到原来的湖盆中,罗布泊就像老式的大钟钟摆一样,南北游移不定。

新疆生地所科研人员通过实地考察测量和运用现代航片资料分析认为,罗布泊未因大面积地面风蚀而发生明显的湖体游移,其水体变化受控于入湖水系变迁,否定了罗布泊是“游移湖”的观点。

5、雅丹地貌的成因及羽毛状沙垄的分布与形成过程

新疆罗布泊地区北部、东部和西部,分布着大面积的雅丹地貌,面积约3000 km2,仅次于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的雅丹地貌,是我国第二大面积分布区。

关于雅丹地貌的成因,过去都认为是风的吹蚀作用,归属为风蚀地貌类型。通过实地考察,新疆生地所科研人员结合航测像片资料分析,认为形成雅丹地貌的营力,除了风的作用外,周围山地阵发性的暴雨和洪水也起重要作用。

根据野外观察和风洞模拟,界定了库姆塔格沙漠羽毛状沙垄的发育过程。包括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垄→沙垄→羽毛状沙垄四个阶段;阐明了雅丹地貌和羽毛状沙垄的地域分布规律。观察和风洞模拟,界定了库姆塔格沙漠羽毛状沙垄的发育过程。包括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垄→沙垄→羽毛状沙垄四个阶段;阐明了雅丹地貌和羽毛状沙垄的地域分布规律。和风洞模拟,界定了库姆塔格沙漠羽毛状沙垄的发育过程。包括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垄→沙垄→羽毛状沙垄四个阶段;阐明了雅丹地貌和羽毛状沙垄的地域分布规律。观察和风洞模拟,界定了库姆塔格沙漠羽毛状沙垄的发育过程。包括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垄→沙垄→羽毛状沙垄四个阶段;阐明了雅丹地貌和羽毛状沙垄的地域分布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