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5-20 09:17:42
科技日报
延 伸 阅 读 |
新华社东京5月19日电(记者蓝建中)日本研究人员最近利用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都很好的二氧化钛制造出一种固体材料,能高浓度吸收铯-137,并将其长期稳定封存。
今年3月11日,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发生后,大量放射性铯泄漏到外界的水和土壤中,这种新开发的固体材料或许有助处理其中的铯-137。
据日本物质和材料研究机构日前发布的新闻公报,该机构主任研究员阿部英树等人通过电解溶解有铯和二氧化钛的三氧化钼熔融物质,成功制造出直径不到20微米、长小于5毫米的细长管状单晶体——钛酸固化体。
位于茨城县筑波市的这家机构说,这种固体材料每1立方厘米就可贮藏1克的铯-137。此外,在150摄氏度的高温条件下暴露一周,钛酸固化体释放的铯-137量仅是标准固化体之一硼硅玻璃的一百七十分之一。
放射性铯-137的半衰期长达30年。此前也有利用固体材料吸收铯-137然后深埋地下贮藏的做法,但管理成本很高。而钛酸固化体很小的体积就能吸收大量的铯-137,并能够长期稳定封存,因此其应用前景被研究人员看好。
京ICP证:010071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237号
万方数据学术资源发现服务系统[简称:万方智搜]V1.0 证书号:软著登字第22556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