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术圈知识脉络 相似性检测

一周国际科技要闻(5月21日—5月27日)

2012-5-28 10:37:53
科技日报




    本周焦点

    国际空间站的首位“私人访客”

    北京时间22日15时44分,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龙”飞船搭乘“猎鹰9”号火箭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这是美国航天业的一次华丽转身——在“旧时代”往返空间站运输人员物资的设备航天飞机退役后,首次向国际空间站发射飞船运送物资,从而开启了美国后航天飞机时代,亦拉开了私营企业进入航天领域的序幕。

    在紧张而漫长的对接工作后,26日,国际空间站两名宇航员通过对接舱门,进入了“龙”飞船腹地。此行标志着国际空间站终于打开大门欢迎它首位由私营企业派来的“访客”。

    而在入舱和物资交接任务完成后,预计31日,“龙”飞船将留给空间站500多公斤货物,再带回600多公斤空间站卸下来的物资,脱离空间站重返地球。

    一周之“首”

    加拿大成为首个“吃螃蟹”者

    加拿大卫生监管机构已批准使用美国Osiris医药公司的Prochymal药物治疗儿童急性移植抗宿主疾病(GvHD),其将主要用于那些对类固醇没有反应的病童。此次获准的附加条件是,上市后仍需进行进一步试验,且后续试验过程或将持续3年至4年。由此,加拿大成为首个批准干细胞疗法的“吃螃蟹”者,而Prochymal则成为全球首个获准用于治疗全身性疾病的干细胞药物。

    排斥极化子首次在实验室获得

    超冷量子气体是可用来模拟处于凝聚态的物理现象,多体态能够在高度控制的情境下从该气体中获得。而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的研究团队,首次在实验中借助真空室中生成的由锂原子和钾原子组成的超冷量子气体,成功获得并全面分析了新型准粒子——排斥的极化子。较之于此前在类似系统中获取的极化子,他们所获得的极化子的寿命增长了近乎10倍。

    一周技术刷新

    可清除纸上图文的“打印机”

    英国剑桥大学工程师开发出一种新方法,能用激光清除纸上打印、复印上去的字迹和图像。此激光对多种碳粉都起作用,不但会让墨水蒸发,且不会损害纸张,只要十亿分之四秒就能清除印刷品上的墨迹,其有望带来一种具有“清除打印”功能的打印机或复印机,以重新利用打印过的纸张,同时减少了对化学药品的需求。

    氢可调控氧化石墨烯的化学结构和特性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在一项对位于碳化硅晶片上的多层外延石墨烯的研究中发现,氢在决定氧化石墨烯的化学特性和结构组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代表了一种控制氧化石墨烯材料特性的新途径,而在材料合成过程中,亦可能会使用氢作为工具来改变其结构。这对实现该材料在纳米电子设备、纳米机电系统、传感、复合材料、光学、催化和能量储存等领域的潜在应用十分重要。

    一种新的光控纳米复合材料

    莫斯科国立大学精细化工技术学院等三个顶尖科研小组宣布,他们将配合基分子固定在硒化镉纳米粒子的表面,从而形成了复合连接,成功合成了一种光控纳米复合材料。这种复合材料的性能可以通过改变特定波长的光照射而发生变化,而这一研究结果对构建光敏智能控制系统原型具有良好前景,可用于特殊领域的光敏开关。

    前沿探索

    活体细胞内实现DNA可擦写数据存储

    斯坦福大学生物工程系经过3年多尝试,最终成功创建了相当于1比特(1位)的基因物质,并将其命名为“重组酶可寻址数据”模块(RAD)。他们也由此创建了一种新系统,能够重复编码、擦写和储存活体细胞DNA中的数据,且可重复切换而不使性能发生退化。这种可编程的数据存储在活体细胞的DNA内,或可成为研究癌症、衰老和有机体发展等的强大工具。

    皮肤细胞转化心肌细胞获实验验证

    以色列科学家成功将取自老年心脏衰竭患者的皮肤细胞转化成了健康的心肌细胞,其已被证明能够发育成健康的心肌组织,并通过了大鼠移植实验的验证。该成果意味着这种转化手段的完全可行性,且得到的细胞几乎和患者刚出生时的心肌细胞无异,从而使移植细胞治疗心脏病有望在10年内成为现实。

    崭露头角

    石墨烯太阳能电池能量转化率再创纪录

    石墨烯太阳能电池很可能就是未来获得廉价且耐用太阳能电池的最佳途径,但以往试验发现其转换效率仅约为2.9%。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尝试对石墨烯材料进行掺杂处理,其所用的物质为三氟甲基磺酰胺,掺杂后的石墨烯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化率高达8.6%,创造了全新的转换纪录。而一旦其能量转化率达到10%且保持足够低的生产成本,那么将成为市场上有力的竞争者。

    奇观轶闻

    4700个潜在危险,百年内仍保无忧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称,科学家基于“广角红外测量探测器”的观测结果推测,地球周边可能分布着约4700颗潜在危险小行星,即运行轨道与地球轨道最近的地方在800万公里以内的小行星。它们的直径都在100米以上,且这类小行星中只有20%到30%已被探测到。

    但目前尚未发现未来100年内一定会撞到地球的小行星,因而人们不必对这类小行星感到恐慌,同时专家表示“地球上也没有哪一个特殊的地方比别的地方更容易或更不容易遭到小行星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