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9-29 09:57:06
科技日报
延 伸 阅 读 |
金秋九月的北京隆重迎来了“2011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11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经济学奖获得者与中国同行共聚北京,纵论当代最给力的话题“创新与发展”。科技日报记者在各个分会场见缝插针、独家采访了与会的科学大师,记录了他们的精辟见解,目睹了他们的大师风范。
在备受重视的科幻作品《三体》中,“智子”意图以对撞机不再提供正确数据的方式,使理论物理无法验证,锁死地球上物理学的发展,从而将人类限制在基础科学底层,与真正的发展隔绝。这个让人汗毛直竖的想象,从另一个角度描绘了基础科学的力量。
马丁努思·韦尔特曼,正是基础物理学界的个中翘楚。这位因上世纪70年代阐明了电弱相互作用的量子结构而荣登199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宝座的老先生,已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上的熟客了(2008年的论坛活动,他亦曾作为演讲嘉宾受邀来访)。
在上个世纪粒子物理学最激动人心的时代,韦尔特曼作为一个领袖般的人物,培养出了一批物理精英,也因其特立独行的生活个性,成为物理学界的风云学者。而他之面容,俨然如数年前一般,满面白发白须,表情却有孩童般的好奇。
基本粒子研究,这个堪称最枯燥难解的领域之一,却被韦尔特曼描述得乐趣横生(尽管不保证听众也能获得这种乐趣)。他在高深的原理解释中,夹杂着诸如“奇妙”“巧合”“惊人”这类难掩情绪的词汇。而且尽管对某些等待验证的结果不置信,但他却对大型强子对撞机充满了希望。或许真的在粒子物理学家眼中,那个仪器之所在,就是圣地。
对于目前物理学界最热的话题“中微子超过了光速”这一新闻,很多人们期盼韦尔特曼能给出个确切的态度——因为中微子是他所熟稔的粒子,1963年的中微子实验就曾让韦尔特曼受益匪浅,确立了他要为之奋斗的领域;另一点则是因为,这位敢宣称“不相信希格斯力”的先生一向快人快语,不拘于传统做派,而本次实验的研究机构之一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正是他的老东家。
不过,在提到该实验结果对理论的影响时,韦尔特曼还是恪守了目前最流行的严谨保守的论调:“要比光速还要快,那么现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无法解释这一现象。”而一旦“我们证明了这个结论,就会推翻其他物理学的结论,也许在世界其他地区,通过其他的实验也可以得到证实。”
但在谈到他对此实验所持的个人观点时,韦尔特曼话语一转:“我自己啊,可是和相对论打交道太多了,很难放弃。”韦尔特曼认为,已有太多的实验成为对相对论的很好证明,“(相对论)在所有物理学实验当中都存在,像加速器、光束、粒子束,还有能量守恒中,相对论是理论物理学领域取得的最重大的成就之一”,所以,“对CERN公布的超光速的中微子,我们应该持点怀疑的态度认真地审视这个问题”。
对于人们茫然的表情,老先生似乎有笑藏在那部大胡子里:“我们粒子物理学的世界中,经常问的一个问题,也是唯一难以给出确定答案的一个问题,就是‘现在呢?’”现在,我们只能够等待机器的运转,对人类抛出的问题作出解答。
京ICP证:010071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237号
万方数据学术资源发现服务系统[简称:万方智搜]V1.0 证书号:软著登字第22556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