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术圈知识脉络 相似性检测

科学家发明使用硅调控太赫兹系统的技术

2007-5-18 09:14:19
来源: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刘乐




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的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基于硅的太赫兹频段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技术,有希望能够对太赫兹系统进行调控。他们的结果发表在最新的《物理评论快报》(PRL)上。

太赫兹技术是一种使用1012赫兹频率电磁波的技术。这个频率的电磁波能够穿透生物体和许多材料,但是又不象X射线那样对人体有损害,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科研小组的负责人,Weili Zhang教授说:“太赫兹技术需要各种滤波器来进行频率和波长的控制。但是对于金属,一旦结构固定,频率也将固定。因此需要其它的材料来实现频率的调控。”

SPR技术是一种广泛用于生物、化学检测的灵敏探测方法。这种现象需要在金属和电介质界面上发生,而金属中金和银被认为是效果最好的。但是金的价格昂贵、银在空气中保存的时间不够长,因此Zhang和他的同事们寻找新的材料来实现SPR。

Zhang的小组发现,使用太赫兹的脉冲激光能够在光子晶体效应中产生SPR现象。他们首先实现光子晶体共振下的硅信号探测,然后引入太赫兹频段的脉冲激光,结果发现了SPR现象的信号。

Zhang认为这项技术能够被用来实现太赫兹系统的调控。使用硅的太赫兹频段SPR技术,能够同时控制太赫兹系统的频率和强度。这种调控方式将更加简单有效。

他还指出,利用SPR技术引导太赫兹系统,能够提高空间通讯,制造出理想的可调开关。

原文链接:http://www.physorg.com/news97924719.html

刘乐译自:physorg.com网站 2007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