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用药历史悠久,已经成为人们用药的日常习惯。但口服药物须经过胃肠吸收,经过肝脏时又被大量截留,再进入体循环。这样,药量增大,起效缓慢,难以立竿见影。另一方面,静脉注射用药虽然作用快,却需要专业人员操作,对于家庭和个人,都不方便。如何才能达到速效,又能随时自理用药、解决个人和家庭的急需,有必要开发并且改进药物的剂型和使用方法。
舌下含化片剂起效快、药效提高
心血管用药,如硝酸甘油、硝苯地平、速效救心丹,以及丹参滴丸,柴胡滴丸等,都需要在舌下含化,以求得迅速到达心脏,立即起效;又例如强力镇痛剂双氢埃托啡,也只有在舌下含化,才能迅速止痛(镇痛作用百倍于吗啡);而口服却一点止痛作用都没有。在治疗心律失常时,也有类似的情况:静脉注射异搏定(维拉帕米)5毫克可以立即纠正房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及时舌下含化异搏定1/4片也可以奏效;然而,给病人口服异搏定,则需要每片40毫克,一日三次(静脉剂量的24倍)。在治疗急性痛风发作时,及时舌下含化特效药——秋水仙硷(常规的半量),不但可以在12小时内迅速好转,又能避免毒性反应。相反,如按常规口服,往往要等到第二天,发生中毒反应时才停药。
1993年,美国纽约科学院年鉴发表了《癌症与衰老》世界医学会议的重大科学突破;随后,美国FDA批准将松果体褪黑素作为非处方的睡眠保健品,被开发商宣传为治疗失眠的灵丹妙药。在超市架上,都是口服的褪黑素。一阵风过去,消费者感觉无效。临床测验,褪黑素常规量口服后只能产生瞬间的血浓度升高,逐渐加量到75毫克方才保持褪黑素血浓度。1996年,中国大陆解放军医科院的科学家研制出纯净褪黑素的速效含化片,按照仿生学原理,以精确的含化用药3步骤来指导病人,取得了立竿见影的疗效。
舌下含化遵循人体天然路线
现代制药学的新概念,就是要模拟人体生理的条件来创造新产品。这就是仿生学原理。机体缺什么,就补什么;缺多少,就补多少。体外人工补充人体内缺乏的生命要素时,这种产品进入人体以后的运输路线也应该是模拟天然路线。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个最贴切的实例:松果体褪黑素被称为睡眠维生素,又称为抗氧化维生素。纯粹的人工合成褪黑素,其化学结构与天然褪黑素是完全一致的。人工合成褪黑素,又分为口服人工合成褪黑素,与速效舌下含化人工合成褪黑素。这3种褪黑素又具有3种体内运输路线。为了避免把3种不同的褪黑素混淆起来,下面用简称来讲解:1)褪黑素(天然褪黑素);2)口服Mt(口服人工合成褪黑素);3)睡眠康宁(速效舌下含化人工合成褪黑素)。3种褪黑素体内运输路线:(一)口服Mt,从口腔内吞咽,进入食道,在消化道的走廊里行走。到了肠黏膜吸收以后,Mt方才进入体内。第一站就到了肝脏,在这里分解掉了。除非加大用量24倍,超过肝脏的分解量,才能分布到其他器官。(二)睡眠康宁,放入口腔内舌下,溶解后自黏膜吸收,进入颈部淋巴管道,经颈静脉流入心脏,再到颅脑内。完成任务以后,最后一站到达肝脏分解。这样,即使常年应用睡眠康宁,也不会在体内累积。(三)褪黑素,从松果体内生产,分泌后经颈静脉流入心脏,再到颅脑内。完成任务以后,最后一站到达肝脏分解。总之,速效舌下含化人工合成褪黑素与天然褪黑素是十分相似的。按照仿生学原理,应该使用速效舌下含化的人工合成褪黑素来补充松果体生产不足。
舌下含化法是将特制的药片放在舌下,溶解后被舌下黏膜吸收,进入颈淋巴管到达心脏,经过心脏的泵作用,随着血流进入靶器官。这样,一则使药物快速进入靶器官,走了捷径。(否则,经过胃肠道,再经血循环到达靶器官约1~3小时);二则躲过了肝脏的首次通过代谢效应。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化学工厂,很多药物进入人体内都会被它分解掉。肝脏分解药物,原本是好事,可避免药物的累积中毒。但是,如果药物尚未达到靶器官就被肝脏分解掉,就是一种损失和浪费。
(作者系医学博士、心脑血管病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