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最小的骨头是听小骨,有3块,都细小如芝麻。昨天,在省中医院手术室内,耳鼻喉科的医生像钓鱼一样,把芝麻粒大小,形如“高脚杯”的人工听小骨悬钓置入患儿耳道。患中耳炎后听力受损的小男孩就能重新听清声音啦!
细菌吃掉了“芝麻”骨
14岁的小勇喜欢去家附近的池塘里游泳,耳朵进水是常事。渐渐地他变得耳背,让父母忧心忡忡。
当地医院诊断小勇患了中耳炎,父母一想,也就是儿童的常见小毛病嘛,于是配了点消炎药给小勇吃。
但事后证明小勇的父母大意了。因为反复发作,侵害小勇中耳的细菌已“面目狰狞”,几乎“吃”掉了他两块听小骨。省中医院赵荣祥主任指着耳朵CT检查影像,给小勇的父母解释说,耳朵就像一间房子,里面细菌多得“造反”,搞得满地“垃圾”,你看还有听小骨的残渣呢!
听小骨是传导声波最关键的“接力棒”,检查发现,小勇不但“接力棒”断了,而且接受声波的鼓膜也破了,所以声音传递就断断续续。
听力重建术堪比微塑
观摩赵荣祥医生重建听小骨手术,记者看得眼都花了,因为听小骨只有芝麻点大,所以手术比绣花还要精细。所有的这一切都在显微镜下进行,医生用的器械也都是显微器械,10多种勾、针、剪、刀都是超迷你的。
赵医生在小勇的耳廓后面的隐蔽处着手,切开一小口,然而用高速磨钻钻出一个道通,直达像“套房”一样的中耳区域。果然里面脓水、残渣混杂,两块听小骨全被细菌吃光了,一块相对比较完整。于是赵医生拿出了一块钛合金,他说可以用它来替代缺损的那两块听小骨。在显微镜下一看,记者不禁叫出声来:“就是一只超迷你的‘高脚杯’啊!”
“是的,形态几乎一样,我把它横着放,‘杯底’贴着重修的耳膜,‘杯口’套住那块还留有的听小骨。它能充当声音的‘接力棒’。”赵医生说得轻巧,但做起来挺悬。
只见他先细致地打扫中耳“房”,然后开始安装仅3毫米长的“高脚杯”。“ 因为太小太精细,用镊子一夹,没等送进耳道就会变形。所以我们用一根钩针勾住‘酒杯’底,送进中耳房。”
赵医生拿起10厘米左右长的钩柄,前端是极细微的针勾,不用显微镜根本都看不见勾子。他小心翼翼勾住“杯底”,像钓鱼一样,慢慢放下去,几分钟后与设想的一样,正好前后“卡”住。然后从小勇耳后取出一块指甲大小的筋膜,做人工耳膜,最后“杯底”与它贴上,一切就全妥啦。整个过程约一小时。
赵医生说,听力重建手术以后,小勇听力不会即刻恢复,因为里面还有一些药物海绵,大概一个月后,药物海绵会被人体吸收,耳朵里逐渐会变得干燥,声音就会变得清晰了。
目前,这种重建听力的显微手术只适用于传导性耳聋,而并不适用于神经性耳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