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5-23 08:54:27
科技日报
延 伸 阅 读 |
人口密度全国最高、人均资源全国最少、单位面积污染负荷全国最重……面临着日益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的经济大省江苏,今天举行全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工作会议,旗帜鲜明地提出把创新驱动战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扬科教人才之长,避资源禀赋之短,以科技创新培育新的增长点,以创新驱动破解发展动力约束。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抓住全球制造转移机遇,一跃成为开放经济和制造业大省,驰骋国际市场。目前,江苏制造业规模约占全球1.5%,但大多数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环节,高新制造业增加率为20%左右,远低于世界工业增加值40%的平均水平,出口产品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仅占出口额的10%左右;每万元GDP能耗是美国的4倍、日本的6倍,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十一五”时期江苏单位投资所产生的GDP增量为0.28,而日本在1966年至1976年期间就达到0.37,美国经济增长中约80%源于技术创新。
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说,这些差距不仅是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距,更是科技创新水平上的差距。如果不摆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即使制造业规模搞得再大,充其量也只是一个加工基地,赚取的是廉价劳动力的辛苦钱,缺少的是产业分工的话语权和市场竞争力的主动权。
如果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江苏更多的是依靠引进技术推动产业发展,走的是以学习模仿为特征的“后发之路”,那么,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背景下,江苏有基础、有条件主要依靠自主创新实现产业发展赶超,走出一条以创新驱动为特征的“先发之路”。罗志军提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仅要大力推动科技创新,而且要全面推进发展理念、体制机制、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创新,使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把科技作为创新之要,把人才作为创新之本,把教育作为创新之基,把文化作为创新之魂,力争到2015年全省实现全社会研发投入、研发人员数量、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个“翻一番”,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创业投资规模、科技企业总数3个“翻两番”,在全国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
江苏省省长李学勇在会议上要求,把推进科技创新工程作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省份的主要抓手,重点实施科技创新“六大计划”,着力抓好10项重点任务。包括高新技术攀登计划、高新技术产业“双提升”计划、创新领军企业培育计划、民生科技促进计划、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引进计划。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必须大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最大限度激发全省上下的创造热情和创新活力。为此,李学勇指出,此次会议期间,江苏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意见》,对完善激励科技创新的政策和举措,形成推进科技创新工程的政策合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当前,重点在4个方面加大力度:一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到201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5%;二是加大自主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力度,落实政府首购和订购制度,优先购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三是加大税收政策扶持力度,加强现有科技政策、产业政策和财税政策的衔接,进一步扩大惠及面,多途径改善科技企业信贷服务和融资环境;四是加大知识产权工作力度,激励创造,扩大应用,帮助创新主体应对知识产权竞争挑战。
京ICP证:010071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237号
万方数据学术资源发现服务系统[简称:万方智搜]V1.0 证书号:软著登字第22556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