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术圈知识脉络 相似性检测

中国需要怎样的生物产业政策

2007-6-15 13:46:27
来源:科学时报 www.sciencenet.cn /李晨




“如果‘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得以实现,我国的生物产业将达到一个比较先进的水平。总体上考虑,如果说美国等发达国家将继续组成生物产业的第一梯队,那么我国希望能成为生物产业第二梯队的领头羊。”

“未来20年是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当前不仅仅是技术研究开发问题,更重要的是产业发展、市场拓展、制度创新、机制转变和制订相关优惠政策的问题,涉及产业链条上游的研发部门,更涉及产业链条下游的产品市场需求部门,还涉及与此产业相关的金融、投资、财政、税收等产业政策和体制改革部门。

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各国政府纷纷采取重大举措,加速本国生物产业发展,力争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

[科学时报 李晨 报道]“今年4月,由发改委编制的《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已经出台。目前,相关生物产业配套政策正在加紧制订,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我估计这些配套政策年内有望出台。”6月8 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昌林研究员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是一个科技创新规划,主要是对产业发展提出一些指导性意见,而其对应的配套政策尚在制订过程中。

各国决胜生物经济

2000年6月27日,人类基因组序列“工作框架图谱”完成,被称为科技史上继原子弹、人类登月之后的第三个里程碑。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重大突破,在医学、农业、工业、环境、能源等领域引发了新的科技革命。

王昌林告诉记者,未来几年内,将会有大量生物技术产品投向市场,其中不乏“重磅级”产品,例如基因药物可以使几千种基因病的治愈可能性大大提高;转基因植物如大豆、油菜、番茄等先后投放市场;转基因猪、高产奶牛等发展到产业化阶段。另外,生物化工、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生物海洋等一批新兴产业群体正在形成。

“但是,就全球来说,目前世界生物产业的规模还不大。”王昌林说,通过与信息产业的形成阶段(1950~1980年)、成长阶段(1980~2000年)和成熟阶段(2000~2020年)相比较,生物产业的形成阶段应当为1980~2000年,成长阶段为2000~2025年,进入成熟阶段将在2025年以后。也就是说,目前世界生物产业尚处于大规模产业化的开始阶段。

2005年全球生物技术产品市场份额达到3万亿美元,预计2020~2030年,全球现代生物技术产品总销售额将超过15万亿美元,甚至更大。届时,生物产业将进入快速成长期。从2020年开始,生物产业将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产业或战略性支柱产业。2000年5月22日,美国《时代》周刊撰文指出,我们现在正处在信息经济时代的中期,从开始到完成,大约将持续75年到80年,到21世纪20年代晚期结束。接着,人们将迎来下一个经济时代:生物经济时代。

许多国家政府纷纷采取重大举措,加速本国生物产业发展,力争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王昌林介绍,美国政府将生物与医药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每年生物技术研究开发费用高达380多亿美元,仅次于军事科学。2003年1月,布什总统在国情咨文中宣布,为防范生化恐怖袭击,美国将实施“生物盾”计划。此项计划为期10年,将投资70多亿美元。美国只有一个硅谷,却有华盛顿、洛杉矶等5个生物谷。

英国政府的目标是保持生物技术处于世界第二的水平。1999年开始“基因组谷”计划,2000年发表《生物技术制胜——2005年的预案和展望》战略报告。英国政府早在1981年就设立了“生物技术协调指导委员会”,负责领导全国生物技术的发展,采取措施促进工业界、大学和科研院所加大对生物技术开发研究的投资。

日本政府决心在生物经济时代再创辉煌,提出了“生物产业立国”的口号,发布了《开创生物技术产业的基本方针》,大幅度增加生物技术开发经费。2006年,日本生物技术研究经费将增加到2002年的5倍,总金额达到2万亿日元,使生物研发经费从2002年占全部政府科研经费预算的13%提高到2006年的50%。

此外,王昌林特别提到,印度的生物产业发展状况值得关注。印度在发展计算机软件产业的同时,立志成为生物技术大国,并于1993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生物技术部”,以推动本国生物产业的发展。印度出台了《生物技术十年展望》,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印度和中国在生物产业上的有利条件相似,生物资源丰富,人力资源也很丰富。但印度社会市场化程度已经比较高,它们不仅在生物外包方面做得很好,而且有几个生物产业公司已经进入了世界前20名,在国际上形成了一定影响。目前,印度的生物产业增长速度达到了每年30%,而中国在10%~20%之间。”

我国加紧政策研究制订

王昌林告诉记者,早在2000年,我国政府就批示制订生物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但一个产业的政策出台谈何容易,时至今日,相关政策制订终于进入了最后的关键阶段,而此前已做了大量充分的准备工作。

2004年2月,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组织,由中科院、卫生部、农业部、科技部、教育部、国家林业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等10多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联合课题组,共同启动“中国生物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课题组先后对全国17个城市进行了实地调研,对1500余家生物企业、科研机构进行了问卷调查,形成了1份总报告、2份专题报告、9份分报告、2份调研报告,共40多万字。此项研究的参与者包括相关政府部门的主管人员、生物科技专家、产业经济专家、企业家以及部分回国创业人士等。

2005年3月,《中国生物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出炉,提出发展生物产业对我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建议我国紧紧抓住生物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大战略机遇,实施生物经济强国战略,力争通过10年至15年的努力,将我国生物产业发展成为产业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增长速度快、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新兴主导产业;在战略性生物技术领域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基本具备开发核心技术能力,大幅度提高生物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主要生物技术产品能够满足国内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化经营能力的现代生物企业。

研究报告建议,我国生物产业的发展,要坚持“科学谋划、及早部署;体制创新、国际合作;重点突破、集聚发展”的指导方针,努力推进投融资、创新和政策法规三大体系建设,加快实施全民健康、生物兴农和创新创业三大工程,重点发展生物农业、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和生物服务六个产业领域和若干生物产业基地,组织实施优质高产生物育种、重大疾病药物、中医药、绿色生物制造等九大专项。当年参与这项研究的王昌林告诉记者,该研究报告还提出了促进生物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建议。

2007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发改委编制的《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规划》分析了我国发展生物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明确了主要任务与发展重点。《规划》提出要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一大批创新型中小生物企业,形成10个左右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大型生物企业,重点推进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综合性生物产业基地及若干专业性生物产业基地建设,形成8个产值过500亿元的生物产业基地。产业规模要快速增长,2010年生物产业增加值达到5000亿元以上。在此基础上,2020年全国生物产业增加值突破2万亿元,成为高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如果‘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得以实现,我国的生物产业将达到一个比较先进的水平。总体上考虑,如果说美国等发达国家将继续组成生物产业的第一梯队,那么我国希望能成为生物产业第二梯队的领头羊。”王昌林说。

产业政策直面现有问题

王昌林告诉记者,我国生物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经过近20年的发展,生物技术总体上在发展中国家处于领先水平,局部领域居世界先进水平,生物产业已初具规模。但在这一过程中,诸多体制问题、政策问题也对我国生物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近年来的政策研究工作,已经让政府看到了这些问题,即将出台的产业政策将考虑应对这些问题的对策。

“虽然我国生物产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无论是在产业规模,还是在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差距。我感觉,整个产业的发展还比较艰难。”王昌林说。

首先,在新兴产业初期,应当营造有利于其成长的环境,但我国目前市场化程度还不高,相关体制、机制复杂,改革起来有困难。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准备在信息产业上加快发展,但由于当时不具备发展信息产业的政策环境,等到我国具备发展条件时,微软等国际巨头已经出现,我国信息产业就失去了最好的发展机遇。生物产业的发展如果没有良好的成长环境也将面临这样的问题。

其次,产品缺乏创新。目前绝大部分生物技术创新和专利来源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的生物技术主要是跟踪国外发展起来的,以仿制为主。这在生物新药研制中尤为突出。我国已批准上市的13类25种382个不同规格的基因工程药物和基因工程疫苗产品中,只有6类9种21个不同规格的产品属于自己原创研制,其余7类16种361个产品为跟踪和模仿国外的仿制品。

同时,我国科技成果产业化率不高,“工程化”环节是瓶颈。生物科技成果转化难、转化率低是目前科研院所、企业反映最普遍的问题。我国生物产业基础研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5年左右,但在产业化方面的差距在15年以上。全国生物科技成果转化率普遍不到15%,有的地方甚至不到5%。“科研经费大部分投给了大学和科研机构,而不是企业。发达国家的投入产出率为40%左右,美国能达到60%,而我国生物医药方面的投入产出率却不到1%。”王昌林说,其原因在于缺乏“中试、放大、集成”的工程化环节,投融资渠道不畅通,科技中介机构不发达。

另外,企业税负重,缺乏优惠政策支持。目前生物技术企业增值税率在13%~14%,大大高于其他行业。在企业所得税方面,由于生物技术产品从研究开发、临床试验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