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术圈知识脉络 相似性检测

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奖

2008-1-9 08:47:38
来源:新华网/李斌 顾瑞珍




闵恩泽吴征镒两院士获奖;胡锦涛颁发奖励证书

中共中央、国务院1月8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

人民大会堂大礼堂里鲜花吐艳,灯火辉煌,洋溢着喜庆的气氛。上午10时,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首先向获得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闵恩泽,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吴征镒颁发奖励证书,并同他们热情握手,表示祝贺。在热烈的掌声中,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的“9409工程”项目代表和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以及其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代表颁奖。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讲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主持大会。

国务委员陈至立在会上宣读了《国务院关于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闵恩泽代表全体获奖人员发言。

会前,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见了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代表。

会上,颁布了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人选和项目。200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奖项目39项;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51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50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255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9项,二等奖235项;授予4名外籍科学家和1个国际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闵恩泽简介

闵恩泽(1924.2.8-)。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四川省成都市人。1946年中央大学化工系毕业。1951年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学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高级工程师。60年代开发成功磷酸硅藻土叠合催化剂、铂重整催化剂、小球硅铝裂化催化剂、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均建成工厂投入生产。70-80年代领导了钼镍磷加氢催化剂、一氧化碳助燃剂、半合成沸石裂化催化剂等的研制、开发、生产和应用。1980年以后,指导开展新催化材料和新化学反应工程的导向性基础研究,包括非晶态合金、负载杂多酸、纳米分子筛以及磁稳定流化床、悬浮催化蒸馏等,已开发成功己内酰胺磁稳定流化床加氢、悬浮催化蒸馏烷基化等新工艺。90年代,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九五”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环境友好石油化工催化化学和反应工程”的主持人,进入绿色化学领域,指导化纤单体已内酰胺成套绿色制造技术的开发,已经工业化,取得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近年指导开发从农林生物质可再生资源生产生物柴油及化工产品的生物炼油化工厂,再推向工业化。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3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征镒简介

吴征镒(1916.6.-),植物学家。原籍江苏仪征,生于江西九江。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论证了我国植物区系的三大历史来源和15种地理成分,提出了北纬20°—40°间的中国南部、西南部是古南大陆、古北大陆和古地中海植物区系的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地区的观点;主编的200万字《中国植被》是植物学有关学科及农、林、牧业生产的一部重要科学资料;组织领导了全国,特别是云南植物资源的调查,并指出植物的有用物质的形成和植物种原分布区及形成历史有一定相关性;主编了若干全国性和地区性植物志。最近,提出了“东亚植物区”的概念,认为是一最古老的植物区;还提出了被子植物起源“多系—多期—多域”的理论。

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附: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目录

二等奖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推荐单位
01 Z-101-2-01 离散型多相湍流和湍流燃烧的基础研究和数值模拟 周力行 专家推荐
02 Z-101-2-02 关于对称与齐次空间的复几何 莫毅明 专家推荐
03 Z-101-2-03 仿射Weyl群的双边胞腔的基环和仿射Hecke代数的表示 席南华 中国科学院
04 Z-101-2-04 压电材料的断裂 张统一,高存法,赵明皞,董平 香港特别行政区
05 Z-102-2-01 功能准一维半导体纳米结构与物理研究 俞大鹏,冯孙齐,徐军,薛增泉,奚中和 教育部
06 Z-102-2-02 中重缺中子区近滴线新核素合成及核结构实验研究 徐树威,张玉虎,周小红,李占奎,谢元祥 中国科学院
07 Z-102-2-03 晶体生长机制与动力学若干问题的研究 王牧,闵乃本 教育部
08 Z-102-2-04 纳米硅-纳米氧化硅体系发光及其物理机制 秦国刚,冉广照,秦国毅,徐东升,张伯蕊 教育部
09 Z-103-2-01 新型光电功能分子材料与相关器件 朱道本,刘云圻,于贵,唐本忠,白凤莲 中国科学院
10 Z-103-2-02 配合物控制合成与晶体工程方法基础研究 陈小明,童明良,张杰鹏,黄晓春,张献明 教育部
11 Z-103-2-03 功能化电极界面的研究--从化学修饰到自组装 董绍俊 中国科学院
12 Z-103-2-04 功能界面修饰与电化学分析方法研究 陈洪渊,徐静娟 教育部
13 Z-103-2-05 固液界面的分子组装与调控及电化学STM研究 万立骏,徐庆敏,潘革波,宫建茹 中国科学院
14 Z-103-2-06 一些氨基酸衍生物的反应、合成及性质研究 马大为,邹斌,朱伟,俞寿云,蔡倩 上海市
15 Z-104-2-01 热河脊椎动物群的研究 周忠和,徐星,王元青,张福成,汪筱林,胡耀明,王原 中国科学院
16 Z-104-2-02 海陆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副热带高压和我国气候的影响 吴国雄,刘屹岷,李建平,宇如聪,周天军 中国科学院
17 Z-104-2-03 中国西北季风边缘区晚第四纪气候与环境变化 陈发虎,李吉均,张虎才,方小敏,潘保田 教育部
18 Z-104-2-04 地球空间数据与空间分析的不确定性原理 史文中,童小华,朱长青,王新洲 中国科协
19 Z-104-2-05 华北及其邻区大陆地壳组成与壳幔交换动力学研究 高山,金振民,章军峰,刘勇胜,张宏飞 湖北省
20 Z-105-2-01 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与其它细胞信号通路间的对话机制 裴钢,马兰,高华,程智洁,荆清 上海市
21 Z-105-2-02 黏菌代表类群系统研究 李玉,王琦,陈双林,李惠中,刘淑艳 吉林省
22 Z-105-2-03 新的snoRNA结构与功能研究 屈良鹄,周惠,陈月琴 广东省
23 Z-105-2-04 水稻第四号染色体测序及功能分析 韩斌,冯旗,张玉军,王升跃,薛勇彪 上海市
24 Z-105-2-05 显花植物自交不亲和性分子机理 薛勇彪,张燕生,赖钊,乔红,周君丽 中国科学院
25 Z-105-2-06 蓝藻异型胞分化及环式光合电子传递研究 赵进东,史运明,赵卫星,赵饮虹 教育部
26 Z-106-2-01 Y染色体多态性与东亚人群的起源、迁徙和遗传结构的研究 金力,宿兵,卢大儒,褚嘉祐,黄薇 上海市
27 Z-106-2-02 重要药理作用的靶标动力学行为与功能关系研究及其药物设计 蒋华良,沈建华,沈旭,罗小民,柳红 上海市
28 Z-106-2-03 恶性肿瘤细胞抗原提呈和生物调变机理研究 郭亚军 专家推荐
29 Z-107-2-01 纳米冷阴极及其器件研制 许宁生,陈军,邓少芝,李志兵,佘峻聪 广东省
30 Z-107-2-02 基于认知与非欧氏框架的数据建模基础理论研究 徐宗本,梁怡,张讲社,彭济根,马江洪 教育部
31 Z-107-2-03 ZnO基材料生长、P型掺杂与室温电致发光研究 叶志镇,吴惠桢,吕建国,朱丽萍,黄靖云 浙江省
32 Z-107-2-04 智能控制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王飞跃 中国科学院
33 Z-108-2-01 Ca-P生物材料的骨诱导性及其机理研究 张兴栋,袁惠品,范红松,张聪,屈树新 四川省
34 Z-108-2-02 有机荧光功能材料 田禾,王巧纯,朱为宏 上海市
35 Z-109-2-01 复杂约束条件气液两相与多相流及传热研究 郭烈锦,陈学俊,赵亮,郝小红,何银年 教育部
36 Z-109-2-02 破断岩体表面形貌与力学行为研究 谢和平,周宏伟,鞠杨,王金安,高峰 教育部
37 Z-109-2-03 纳微尺度流体流动与传热传质的基础研究 郑平,吴慧英 上海市
38 Z-109-2-04 复杂非线性电力系统的稳定控制与智能优化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曹一家,叶旭东,韩祯祥,甘德强,江全元 教育部
39 Z-109-2-05 不同水动力条件下污染物输移过程及系统耦合模型研究 王超,沈永明,李凌,陆光华,王沛芳 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