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术圈知识脉络 相似性检测

中国材料科技发展:可循环流程让钢厂与环境和谐共处

2014-7-25 08:22:49
科技日报




可循环流程让钢厂与环境和谐共处

聚焦中国材料科技发展(四)

本报记者  刘晓莹

国内许多钢厂的规模很大,很多都是从最初体量较小的规模进行改扩建而成,过去基本上是摊大饼式的发展。这种粗放的发展模式不符合规模化生产协同运行的规律。在科技部近日召开的新材料座谈会上,钢铁研究总院中央研究院冶金工艺研究所所长曾加庆博士说。

据他介绍,十一五立项之前,国家曾组织相关专家做战略性研究。当时专家曾做出这样的形势判 断:在材料领域,中国的钢铁工业是最有可能成为国际技术引领的产业之一。当时又恰逢北京筹备2008年夏季奥运会为遵循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 奥运的三大理念,首钢做出了搬迁调整和技术转型的重要决策。

和以往摊大饼式的发展不同,首钢在曹妃甸新建钢厂采取了新的发展思路,它不是用许多新装备做简单堆砌来建设新钢厂,而是按照新建钢厂具备钢铁产品制造、能源转换和消纳社会废弃物三个功能的定位要求,将已有的新技术和新开发的技术进行集成创新开发。

首钢京唐钢铁公司副总经理杨春政这样阐释这里所采用的新一代钢铁流程:以钢铁厂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动态有序、协同高效运行为原则,采用一系列先进的钢铁生产技术、节能环保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实现钢铁厂低成本的钢铁产品制造、能源转换、废弃物利用三大功能。

这样的尝试并不容易。如何在构建和运行实践过程中遵循循环经济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三原则,杨春政觉得这是可循环钢铁流程的关键。

据曾加庆介绍,钢铁生产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是一个大进大出、需要大宗原、燃料生产和产生大 量产品的产业,生产过程又是高温过程,排放也很大。如果一个规模化生产的钢厂物质流设计不好,会影响钢厂运行效率的发挥,如果新钢厂物质流与能量流不能协 同有序,必将影响其总体的物耗和能耗水平,这里面,信息化技术的合理嵌入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前的钢厂只单纯追求钢铁产品制造功能,新一代钢铁流程具备合理的能源转换功能。对于钢铁生产 过程中副产的大量煤气、余热、蒸汽等二次能源,不能仅满足于一般的回收利用,而是要实现合理的梯级利用模式,为高品质的富余能量找到高端的用户接口,大幅 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也至关重要。钢铁生产过程产生大量粉尘、污泥、炉渣,还消耗大量新水资源,相关资源化技术的应用至关重要。曾加庆说。

新的尝试也遇到了新的挑战——新建钢厂投产之初就赶上金融危机、高价外矿和市场萎缩等非常不利 的外部环境,钢材价格始终抬不起来,再加上投产顺行和新钢厂产品品牌的建立都需要经历必须的发展过程,新建钢厂投产之初即进入亏损的尴尬境地。著名钢铁冶 金专家徐匡迪评价这样的尝试技术理念非常先进,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机会。但是真正把这个企业投放到市场以后效益就不好了,也因此引来社会上一些负面的声 音。

在经历艰难的爬坡阶段后,新建钢厂逐渐开始盈利,显现出可循环钢铁流程有其先天的技术基因优势。曾加庆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新建钢厂能中标为西气东输工程中提供高级别管线钢,这与其中的技术支持有很大关系。

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再利用,同时消纳社会废弃物资源,实现钢厂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共处——“这样的尝试还在继续,技术一定程度上正在拉动经济,其中很多贡献还需要慢慢释放。曾加庆说。

(科技日报北京72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