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术圈知识脉络 相似性检测

打造“不夜城”与熄灯一小时

2008-5-26 13:22:29
来源:科学时报/孙瑞灼




据报道,我国某城市公布了《城市霓虹灯门头牌匾和夜景照明管理办法》,政府为打造“不夜城”,鼓励沿街单位安装夜景照明,并将给予一定的电费补贴。

  这条新闻让我想到,不久前在世界各大城市举行的“地球时间”环保接力活动。这项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活动,召集了全球40多个国家371座城镇,在当地时间3月29日晚8点熄灯一小时,以减少能源耗费,呼唤人们的能源和环保意识,减轻地球压力。与此相比,一个是政府以电费补贴的方式鼓励和打造“不夜城”,一个是以熄灯一小时,以示对能源的爱惜和对环境的保护,两者相差何其大!显然,后者才符合世界发展的潮流。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面临巨大的环保和能源压力,保护环境、节能减排成为推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一项基本政策。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利国利民、更利于子孙后代的政策在一些地方只是停留在表面,停留在“红头文件”上,而没有落实到具体的实际行动中。每当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冲突时,往往选择了后者。这导致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能源代价过大,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隐患。就以城市打造“不夜城”这一行为为例,这样打造一个“不夜城”将消耗多少的电量?为了这样的面子工程消耗巨大的能源,有这必要吗?值得吗?当地政府可有想过这样的行为与国家“节能减排”的大政方针是相悖的?更何况还是用纳税人的钱——财政来补贴用电,可这经过纳税人的同意吗?这样的“不夜城”虽然漂亮,但群众却并不买账,多数市民对夜间灯光刺眼表示烦恼,有市民认为,夜景照明也应节能减排。

  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应当深入到每个人心中,但首先是应当深入到政府官员特别是地方领导的头脑里。政府号召我们每个人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张纸和每一度电,但首先政府应当要做出表率,在推行节能减排上先行一步。决不能一边号召人们保护环境、节能减排,一边却在上马污染项目,行破坏环境、浪费能源之事,否则必将带来严重的负面示范效应。

  想提升城市的形象,让城市变得更漂亮不是不可以,但决不应该以巨大的能源消耗为代价。一个干净整洁、治安良好、环境优美的城市,即使不是所谓的“不夜城”,也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吸引到投资。相反,如果只顾打造表面的繁华,而不提升城市的内在,即使灯光再亮也只是表面现象,毫无内涵和吸引力可言,最终只会是劳民伤财!希望类似的“不夜城”越少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