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6-14 08:28:39
科技日报
延 伸 阅 读 |
历经10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国海事正加快推广应用AIS岸基网络系统建设及船载AIS、ECS。中国AIS岸基网络系统是首个全国联网的“感知船舶”的水路交通安全信息平台,也是迄今为止全球规模最大的AIS岸基网络系统。截至2011年5月,中国AIS岸基系统沿海覆盖率达到99.97%以上,系统可用性达到99.95%以上。
AIS技术系20世纪90年代为国际海事组织(IMO)推出,集通信、网络和信息技术于一体,通过GPS接收机等定位设备提供精确的船舶位置信息,结合船舶的基本信息和航行信息,经过信息处理后通过专有频道自动播发,实现了船与船之间或船与岸之间的信息交换,保障了水上交通安全。2000年12月5日,IMO第73届海安会通过了《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修正案,规定部分货船与所有客船,必须强制配备AIS设备。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于2000年开始积极跟踪国际上AIS技术的发展,制定了中国AIS岸基网络建设的总体规划,从2002年开始分阶段、分海区建设沿海AIS岸基网络系统。到2011年5月,共建成4个水系管理中心、13个辖区中心和143座基站,实现了内河AIS岸基网络系统与现有沿海AIS岸基网络系统互通互联。这一系统的建成,使中国海事管理实现了数字化、信息化和标准化。
AIS岸基网络系统是传统航海向数字航海转变的重要里程碑,这一系统已是掌握我国船舶动态的最大数据库,并成为全国第一个联网的“感知船舶”水路交通安全信息平台。
据了解,我国目前在上海推广应用的船舶智能导航仪,已初步实现了AIS技术智能化。该设备包含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电子航行参考图显示和信息系统(ECS)、以及航行记录系统和最核心的船舶智能导航计算等技术,通过AIS自动接收、存储附近船舶的动态信息、报警信息,在电子航行参考图信息平台上实时标绘,监视附近船舶的航行状态,为船舶提供辅助导航作用。该设备可降低船舶碰撞风险,增加航行安全系数,尤其是在能见度不良的情况下,能够有效避免船舶碰撞事故的发生。
由于AIS技术具有规模大、流动性强、数据集成度高、实时性好等优势,可以作为航运业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应用的载体,把航行相关资源与AIS数据有机整合,构建一个多元化的应用平台,实现数据准确、安全、有效的应用,从而实现智能化的“感知船舶”“感知港口”,迎来一个中国水路智能交通的全新时代。
据悉,AIS发展至今,已从最初的单纯避免撞船,发展成为全球性的保障航行安全的基础设施和助航系统。AIS技术未来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多技术的紧密结合,并不断向智能化、全球化、多元化方面发展。
●百科词典:
中国船舶自动识别(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简称AIS)
●建设意义:
1. 能在船舶与船舶之间、船岸之间提供各种动态和静态信息,它具有交通组织、船舶监控、海事调查、海上搜救和助航服务等方面的功能
2. 利用分析AIS船舶的航行轨迹,可以统计港口、航道的船舶流量,掌握航运动态最大的、第一手数据库
京ICP证:010071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237号
万方数据学术资源发现服务系统[简称:万方智搜]V1.0 证书号:软著登字第22556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