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术圈知识脉络 相似性检测

北京市首推绿色金融

2008-5-29 10:59:34
来源:千龙网




近日,北京市委、市政府正式下发《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业发展的意见》,提到金融要推动节能减排环保产业发展。“大力支持和倡导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环保项目融资,支持节能服务产业发展。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贷款和企业直接融资。选择环境危害大、最易发生污染事故和损失容易确定的行业、企业作为试点,研究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中信建投证券研究部专家陈夷华认为,这是自今年初国家环保总局出台“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的指导意见后,第一个由省市级政府发布的这领域内的重要文件。

“北京首次提出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就把环保节能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不仅直接提出了银行、保险、证券三个绿色的具体方向,而且还提到了积极争取建立气候交易平台”,专家进一步指出,“在北京产权交易所建立碳交易平台,逐步形成一个标准化合约下的有影响力的气候交易市场,就可以为企业利用国外资金实施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创造条件”。而且,这个市场将面向国内的所有企业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十一五”期间,我国节能降耗总目标是单位GDP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当前,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2007年,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过快,占全国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近70%的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六大行业增长20%。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

北京作为一个人口超过1580万人的特大型城市,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十五”期间,北京市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加大能源资源和环境能力建设、强化重点领域节能改革、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等一系列举措,实现了以较低能耗支撑较高经济增长。“十一五”时期,北京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环境保护面临着重要的历史机遇。2008年为生态城市的起步阶段,2020年为生态城市的成型阶段。举办“绿色奥运”为实现环境质量跨越式改善创造了重要契机,也将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但是,“十一五”时期城市建成区面积、人口规模、能源与资源消费总量、机动车保有量、施工规模等可能影响环境质量的诸多因素,仍将继续增长,改善环境质量的压力继续增大。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部专家陈夷华介绍,北京环保目标是,2008年,在环京津地区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总体有所改善的情况下,城市环境质量和郊区整体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为奥运会提供清洁、优美的环境。2010年,城市大气、水和声环境质量按功能区划基本达到国家标准;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在2005年基础上削减15%和20%;全市环境建设和生态建设继续加强,为建设“宜居城市”和“生态城市”奠定基础。2008年节能降耗减排行动计划主要是围绕着奥运环境的保障和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将继续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使得单位GDP能耗继续下降5%,单位GDP水耗下降4%以上,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下降4%以上,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10%以上。

为实现这些目标,北京市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奥运环境保障与污染减排、政府机构节能、大型公建节能、高耗能行业节能、绿色照明、可再生能源示范、水资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等10大工程。同时还继续推动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产业退出。今年继续推进首钢压产,有机化工二厂等国有大企业停产搬迁,40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企业退出北京。同时,推进5万户平房电采暖改造;淘汰更新老旧公交车1500辆,出租汽车2000辆,以进一步改善北京的空气质量。“十五”期间,北京市环保投资总额为721.9亿元,“十一五期间”计划投资829.2亿元,同比增长14.87%。

表1:北京市“十一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重点项目资金需求 单位:万元

项目 总投资 “十一五”计划投资

大气污染防治 4,576,428 3,636,263

水污染防治 1,246,409 1,246,409

噪声污染防治 94,700 94,700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750,193 750,193

辐射环境保护 10,683.4 10,683.4

工业污染防治 1,785,320 1,785,320

生态建设 841,028 741,028

能力建设 27,769.9 27,769.9

合计 9,332,531.3 8,292,366.3

资料来源:《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

这次北京市出台的建设“金融中心城市”的政策意见,把金融的发展与环保进行直接挂钩,为生态保护、生态建设和绿色产业融资,构建新的金融体系和完善金融工具,举措尚属前列。将环保调控手段通过金融杠杆来具体实现,通过在金融信贷、证券融资、保险等领域建立环境准入门槛,对限制和淘汰类新建项目,不给予提供金融支持,从源头上切断“双高”行业无序发展和盲目扩张,遏制其投资冲动,解决环境问题,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与一些行政手段相比,绿色金融的市场经济手段往往会比较有效。当然,绿色信贷对银行业、绿色保险对保险业、绿色证券对证券业是考验,也是机遇。未来若不加强对企业的环境风险管理,一旦发生给予金融支持的企业发生污染事件时,不但影响金融机构的社会形象,也将损及其债权的收回、保险发放、证券投资的价值。

“作为北京本地的证券公司,除应用好这次政策机会外,我们要更积极的服务于我们的客户。一方面,加强研究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工具,如发行绿色金融债券等。另一方面,在投资银行业务开拓、经纪业务服务中,关注新的投资机会,我们认为节能、环保以及新能源领等领域将会得到快速发展,如电力环保、高效节能与分布式供电技术、洁净煤技术、氢能源与燃料电池、可再生能源技术以及特高压电网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