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术圈知识脉络 相似性检测

温故而知新思想再解放 写在全国科学大会30周年之际

2008-3-18 14:03:56
来源:科技日报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用唐人的诗句来描述三十年前的今天,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心境和感受,也许是贴切的。“科学的春天”,在那个洋溢着郭老诗情和国人激奋的美好季节里,中国科技人员从此开始化解积郁心头多年的苦闷和困惑,甩掉强加在他们身上和心灵的束缚与桎梏,重新燃起科技报国的强烈欲望和创新激情。

  三十载弹指一挥间。在那片曾经凋敝凌乱,人心涣散的科技领地,已经发生了令世界为之瞩目的巨变:我们已经拥有了相当完整的学科布局,拥有居于发展中国家前列的科技实力,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科技人才资源;“神舟”巡天,“嫦娥”探月……在航天、生物等重要研究领域,我们已经跻身世界前列。

  追根溯源,这成就的一切,无不与三十年前那次历史性的大会有关。大凡经历过上世纪中叶那场民族灾难的人都不会忘记,十年浩劫,是非混淆、黑白颠倒到了何种程度:陈景润为了能在斗室的烛光下,继续他的哥德巴赫猜想,不得不用领袖的语录遮盖在演算纸上;毕业于牛津大学研究加速器的陈佳洱,被迫卖掉自己所有的专业书籍,被赶到汉中的猪圈里为猪加餐……所幸的是,他们终于等到了公元1978年的3月18日,这一天,邓小平同志用他浓重的川音,在那个万众感奋的大会上代表党中央郑重宣布:“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正是这些在当时闻所未闻的大胆科学的定性和阐述,一扫极左禁锢,空前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之后在此基础上不断制定发展的一系列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从根本上激发起广大科技人员投身到科教兴国的宏伟大业中去,使得“第一生产力”日益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最重要的支撑力和推动力。

  今天,当我们在高扬科学发展观的旗帜,踏上建设创新型国家征程的时候回首三十年,理应得到远比温故、感慨更多的东西。

  许多人在思考三十年前在中华民族何去何从的历史关头,何以会出现“科学的春天”,这一从根本上影响中国未来走向的重大历史事件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解放思想”。正是小平同志以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胆魄和胸怀倡导的思想解放运动,一举打破了许多在当时被奉为金科玉律的条条框框,突破了许多理论上的禁区和雷区,才使我们积重难返、濒临崩溃的国家决然拨正船头,开始驶上了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健康发展的振兴之途,科技事业也才迎来了自己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

  今非昔比,我们已经站在了前所未有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七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庄严地写在了我们的旗帜上。当此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科技界要肩负起自己的历史重任,会面临许多从未遇到的挑战,需要克服和解决各种前所未有的障碍和难题。为此,我们惟有继承三十年前小平同志率先垂范、几代领导集体一以贯之的理念和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不断创新,才能不辱自己的历史使命。胡锦涛同志鲜明地指出:“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

  一些曾亲身参与三十年前大会重要文件起草的老人,在回忆中每每感叹小平同志在许多重大理论问题上力排左的干扰,敢于面对现实,实事求是的精神。这在当时党的思想路线已经被破坏得面目全非的历史条件下,是需要何等的革命胆略和理论勇气。这位伟大的先行者,正是以他大无畏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之路。

  一般而言,科学技术就是对自然界的探索,创新就是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因此,坚持实事求是是科技创新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在总结三十年前科学大会的宝贵经验之时,科技界要充分意识到,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道路上,务必要保持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要坚决摒弃各种浮躁的、急功近利的,甚至假大空等与科学技术本质背道而驰的现象;我们还必须清醒意识到,要使我国在十几年的时间里,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我们在体制、机制、文化、人才等许多方面还不相适应,还准备不足。我们必须以科学务实的态度直面存在的问题,进而通过科学、扎实、有效的改革,为自主创新的勃兴,排除各种阻碍,创造各方面的条件。

  三十年前那个科学的春天,实际上是我们民族春天到来之滥觞。从此,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春光大道。今天,在中华民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以自主创新为己任的我国科技工作者,无疑将再次成为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先导部队。

  这是历史的巧合,更是历史的必然。让我们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积极投身科学发展的新时代,以卓绝的努力,丰硕的成果无愧于历史的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