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8-31 10:35:38
科技日报
延 伸 阅 读 |
模拟星系名为“厄里斯”(Eris),中心由明亮的古老恒星和类似银河系核心结构的其他物质组成,围绕核心的巨大旋臂构成了平面星系盘。它的外部轮廓、核球与星盘比例、星系中的主要星体等关键特征,都是科学家通过对银河类星系观测而得。
模拟结果支持了主流认可的“冷暗物质”理论。“冷暗物质”是一类运动缓慢且无法被“看到”的物质,宇宙中的星系演化是万有引力和暗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大爆炸之后,最初的物质存在微小的密度不均匀,它们之间通过万有引力作用形成了最初的暗物质团,这些暗物质团吞并了较小的原始物质后变得越来越大。宇宙中不到20%的普通物质形成了恒星和行星,它们落入大团暗物质产生的“重力井”中,就形成了中心含有一个暗物质光环的星系。
研究小组首先从低分辨率开始,模拟最初的暗物质演化成一个类银河星系的控制中心,然后放大中心光环区,引入气体粒子并大幅度提高分辨率,再追踪粒子间的相互作用的演化。他们使用具有超高分辨率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昴宿星团超级计算机,仅数据处理就花了140万个小时。在“厄里斯”星系中,设置的临界密度让一些高密度区域更容易形成恒星,从而更接近真实星系的情况。
过去20年来,科学家一直想用计算机再现这一过程,却无法生成像银河系那样的星系。论文合著者、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天文与天体物理学教授皮耶罗·马多说:“真实的星系是由恒星聚集而成,要模拟这一过程非常困难。我们第一次用计算机模拟了高密度气体云团,这些云团是恒星的出生地,最终形成了类似银河系的旋臂星系。模型还推测了冷暗物质的情况,为星系形成提供了基本框架。”
马多还指出,在那些高密度区域,当恒星爆发成超新星时,能量会进入星际间物质,将大量气体吹出星系。“超新星爆发在星系内造成了气体外流,否则它会形成更多恒星和一个更大的核球。恒星聚集和超新星能量喷发造成了模拟差异。”
京ICP证:010071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237号
万方数据学术资源发现服务系统[简称:万方智搜]V1.0 证书号:软著登字第2255655号